新闻中心
业界资讯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业界资讯

血液检验中的自身防护

日期:2013-08-14

  【摘要】 检验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标本。病理性标本中传染性的病毒、细菌等常可造成检验人员的自身感染。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非常重要。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地预防,发生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,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应该注意和掌握的。

 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(CDC)和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(NCCLS)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提出了一个普遍适应的系统或概念,即全面的警惕。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,临床实验室通常分为三级,目前国内检验科的生化、临检(包括血液学、体液和尿液分析等)和免疫专业组基本属于生物安全水平Ⅰ级实验室,但实际上,这些专业组检测的标本部分是具有感染性的,如肝炎患者和少数HI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。检验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标本,极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。因此,检验过程中的自身防护非常重要。

  1、抽血过程中的防护

  1.1 采血 从采血、标记试管到试验操作,都要戴乳胶手套,还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。实际工作中,由于戴手套时静脉穿刺有一定的困难,很多人不愿应用,这是很危险的。不小心被带血的针头刺破皮肤,或者病理性血液沾染皮肤,都可造成感染。凡是肝炎患者和透析患者的血液标本及有黄疸的血标本,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,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,放在规定区域内,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。

  1.2 废弃针管的处理 针头、针管都要用高效消毒液浸泡(如1∶20的84消毒液),或者妥善放置后,焚烧处理。

  1.3 标记试管 标本管必须是有盖的(最好用负压静脉采血管) 标记试管时要注意防止试管口处的血样污染。溢出试管外的血液,应立即用碘酒擦试干净,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。

  2、操作过程中的防护

  2.1 离心时注意事项 离心时,各种原因造成的试样溅出、试管破碎,都可造成污染,离心时试管要加盖。

  2.2 加样时需要特别地小心 由于此时全血、血浆或血清全部是开放的,在加样与取样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污染。特别是在加样中使用加样器,在自动退出吸头时,很容易蹦溅。像HAV、HBV、HIV等各种病毒;还有细菌,都可引起直接传播。

  2.3 实验过程中,还要防止间接传播 接触了样本的手污染了操作台、仪器、物品等,都可造成间接传播。临床实验区域内禁止以下与实验室无关的活动:抽烟;吃东西;喝水;涂抹口红及化妆品;漱洗打扮等。

  2.4 样品的处理 实验完毕,要将试管连同样本一起置于套有红色塑料袋的桶内,桶要贴上生物危险标签。连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滤纸、试纸条、反应板、一次性手套等各种废弃物品一并焚烧。不便焚烧或多次使用的物品,要用消毒剂浸泡清洗,用过的废液要经过消毒处理后才可倒掉。

  3、工作结束后的防护

  3.1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试验结束后,要用消毒剂对窗台、桌面、工作台以及地面全面擦试消毒,空气可用紫外线灯杀菌。

  3.2 洗手 洗手是自我防护的一项重要的措施。洗手时一定要用肥皂搓洗。手心、手背、手指及指甲缝都要仔细擦拭,每次至少30 s,要连洗3遍。

  4、预防性防护

  要接种乙肝疫苗。每1 a~2 a检查一次乙肝抗原抗体水平,抗体滴度下降时,应及时加强接种。不疲劳工作,身体不适时,抵抗力下降,更容易引起感染。

  5、意外发生时的紧急处理

  当不慎被针头刺破皮肤或标本溅到身体时,要及时作相应处理: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;若未注射过乙肝疫苗,或乙肝表面抗体阴性,则首先要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,2个星期后按0个月、1个月、6个月顺序注射3次30 μg乙肝疫苗(血源性乙肝疫苗,若是基因重组疫苗,通用量为10 μg)。HIV目前没有疫苗,意外感染使用AZT可能有效。受染者应检测HIV抗体,然后在6周、12周和第6个月再次检测HIV抗体,观察是否有抗体的阳转。总之,血液检验工作中除对患者认真负责,做好各项检查外,自身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
© 威高集团 2020 鲁ICP备20031697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56号